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工作 > 简报 > 正文

【2017】02期总第74期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5-05   浏览次数:0

 信息简报

201702总第74

                                                                                    201704

【政策法律法规信息】

国务院: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712

国务院安委会第三批安全生产巡查组进驻八省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碳酸铵、6-甲基庚醛等9种食品用香料新品种和焦亚硫酸钠等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的公告2017年第1

关于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等2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公告(2017年 第2)2017年 第2

附:解读《关于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等2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公告》

关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等的公告

2017年 第3

附:解读《关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等的公告(2017年 第3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的通知食药监办科〔201743

总局关于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若干规定的公告(2017年第39号)

总局办公厅关于落实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严格生产许可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监一〔201747

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征求意见稿)意见

GB 316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酒精》发布 2017623起实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依法备案行业标准331  2017年第3(总第207)

地方法规:

关于印发2017年度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赣食药监食品流通〔20173

 

【国内外行业动态】

2016年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运行过程中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国家标准2020年将全部免费公开

关于征集《食品用香料通则》修订意见的通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标准修订启动会议纪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大百川和印度塔塔隆重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浙江新银象\日本JNC公司上海联合实验室开业

福建口岸首次出口食品添加剂酶制剂

江西省积极组团参加FIC2017上海展会

龙南在沪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

泛长三角地区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召开联席会

【协会工作五则】

【省内行业动态】

★协会召开全省行业外贸市场拓展工作座谈会

南昌市食药监局出台南昌市“四品一械”抽验工作方案

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2016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分析

谢明勇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企业动态】

谱赛科、国亿、朵美、穗洪、中盈

【国内外科技经贸信息】

味精行业利润仍有望续升 政策扶持 成本拉低 格局向好

全球抗氧化剂需求量将达10.33万吨

漳州食品添加剂去年出口迅猛增长

全球乳制品贸易平台指数下跌6.3% 

制备食用香精香料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

福建厦门海沧自贸园区 2016年食品添加剂进口量增长近五成

美国研究发现:绿茶中EGCG或可抑制致死性疾病

印度开发香蕉废料变废为宝技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团队揭示菊苣酸具有改善记忆功能

大豆研究专家郭凯研发大豆肽全营养酒破解酒与蛋白等营养素相融难题

【企业论坛】

新时代的产品创新

 

 

 

 

 

 

国务院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7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7214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保障食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实施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十二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国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13.5万家、流通企业819万家、餐饮服务企业348万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35万亿元,年均递增12.5%。进出口食品贸易额增长23.9%

  ()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2000万亩。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95.8万起,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万余起。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7.2万批次,合格率为96.8%。进出口食品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实行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企业41.8万家,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饮服务企业275万家。在100个城市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

  ()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加强。实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安排中央基建投资184.5亿元。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食品监测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达3883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点达2656个。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国务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统一权威监管体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修订食品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10部法律法规,制修订20余部食品安全部门规章,6个省(区、市)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地方性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清理食品标准5000项,整合400项,发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26项、合计指标1.4万余项。农业部新发布农药残留限量指标2800项,清理413项农药残留检验方法。

  ()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连续5年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累计覆盖7亿多人次。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开通“12331”全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获得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证书的食品企业600余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源头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工业三废违规排放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非法添加和制假售假等问题依然存在,农药兽药残留和添加剂滥用仍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风险。二是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多、小、散,全国1180万家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绝大部分为10人以下小企业。企业诚信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互联网食品销售迅猛增长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和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尚有差距。食品安全标准基础研究滞后,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部分农药兽药残留等相关标准缺失、检验方法不配套。四是监管能力尚难适应需要。监管体制机制仍需完善,法规制度仍需进一步健全,监管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专业力量严重不足,监管手段、技术支撑等仍需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尊重食品安全客观规律,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依法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关口前移,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把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入口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

  2.风险管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风险交流,建立健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严防严管严控风险隐患,确保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3.全程控制。严格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的监管制度、覆盖所有食品类型的安全标准、覆盖各类生产经营行为的良好操作规范,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

  4.社会共治。全面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发展目标。

  到2020年,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安全水平、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千人。其中,各省(区、市)组织的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千人。

  2.农业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

  3.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全面加强。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基本建成,实现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标准化、规范化。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实施网格化管理,县、乡级全部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

  4.食品安全标准更加完善。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6600余项、兽药残留限量指标270余项。产品标准覆盖包括农产品和特殊人群膳食食品在内的所有日常消费食品,限量标准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药兽药和相关农产品,检测方法逐步覆盖所有限量标准。

  5.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进出口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保持国际水平。

  三、主要任务

  ()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确保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信息采集留存真实、可靠、可溯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报告风险隐患,依法召回、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开展食品安全师制度试点。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设规模化原辅材料和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加强供应链管理,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采购、标准化生产、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按照良好生产经营规范组织生产,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良好生产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防护计划等自愿性质量管理规范,通过相关认证的可以在其产品包装上予以标识。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加强食品品牌建设。

  ()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

  建立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和监管急需的食品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配套检验方法标准、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等。加快制修订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标准。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发展更新情况,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覆盖国际食品法典及有关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技术法规的数据库,开展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比较研究。加强标准跟踪评价和宣传贯彻培训。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网上公开和查询平台,公布所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整合建设监测抽检数据库和食品毒理学数据库,提升标准基础研究水平。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组织实施相关科研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列入食品科研重要考核指标,相关成果可以作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依据。

  专栏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制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快生产经营卫生规范、检验方法等标准制定。制修订农药残留限量指标3987项,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2702项,清理、修订农药残留检验方法413项,研究制定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技术规范7项,建立农业残留基础数据库1个。制定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完成31种兽药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

  ()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专业技术机构能力建设。

  依托国家和重点省份食品安全技术机构,设立若干标准研制核心实验室。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加快构建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药管理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法、粮食法、肥料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推动各地加快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制修订。制修订食品标识管理、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配套规章制度。完善国境口岸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严格源头治理。

  深入开展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实施高毒、高残留农药替代行动。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逐步淘汰无残留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兽药及其制剂。严格落实农药兽药登记和安全使用制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推进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摸清土壤污染分布情况,开展污染耕地分级分类治理。

  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工程,推广良好农业规范。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支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品牌农产品发展,提高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比重。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加强病死畜禽、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推动建立重金属等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推动农产品生产者积极参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开展肉类、蔬菜等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要加快建立高效运行长效机制。

  专栏2 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工程

  ()农药残留治理工程。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兽药残留治理工程。

  新研发和推广低毒、低残留新兽药产品100种,淘汰高风险兽药产品100种。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工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机械施肥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农业标准化推广工程。

  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全部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300万公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200万公顷。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严格过程监管。

  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关。对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的相关产品、食品经营(不含销售食用农产品)依法严格实施许可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许可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信息公示系统。落实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责任,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

  严格生产经营环节现场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严格遵守许可条件和相关行为规范。科学划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科学制定国家、省、市、县级食品检查计划,确定检查项目和频次。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制度和技术规范,依据职责监督抽查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省(区、市)年度监督管理计划,抽查本行政区域内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督导核查市、县级监督管理工作;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在全覆盖基础上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开展日常检查。现场检查应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进行,覆盖所有生产经营者,重点检查农村、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区域,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重点对象,冷链贮运等重点环节,以及中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者。大力推进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工作。

  严格特殊食品监管。推进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制改革,完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目录,科学调整功能表述。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可用和禁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名单。严厉打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商业欺诈、诱骗消费者购买等违法行为。严格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

  严格网格化监管。科学划定县、乡级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网格,合理配备监管协管力量,做到定格、定岗、定员、定责。建立健全责任包干、信息管理、上下联动、社会协作、协调处理、宣传引导、考核评价等制度,有效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到十三五末,县、乡级100%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

  严格互联网食品经营、网络订餐等新业态监管。加强互联网食品经营网上监测能力建设。落实网络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完善网上交易在线投诉和售后维权机制。

  严格食品相关产品监管。通过安全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高风险的食品相关产品实施生产许可,逐步形成以监督检查为手段,以风险监测和抽样检验为验证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严格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实施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强化口岸检验检疫。实施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进出口企业信誉记录制度,建立风险预警平台,大力加强境外体系检查。完善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定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和风险监测计划。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

  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在原料资源丰富地区,选择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的食品产业园区,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人才培训、工业旅游、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于一体的现代食品工业基地建设示范,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开展集中监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强化抽样检验。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覆盖所有食品类别、品种,突出对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抽检。科学制定国家、省、市、县级抽检计划。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主要承担规模以上或产品占市场份额较大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检任务,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所有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检任务,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鲜蛋、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抽检任务以及小企业、小作坊和餐饮单位抽检任务。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全面掌握本地农药兽药使用品种、数量,特别是各类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农药兽药使用情况,制定的年度抽检计划和按月实施的抽检样本数量要能够覆盖全部当地生产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鲜蛋和水产品,每个品种抽样不少于20个,抽样检验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将食品安全抽检情况列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

  专栏3 食品安全监管行动计划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程。

  到2020年,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千人。其中,各省(区、市)组织的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千人。探索开展国家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工作。

  ()特殊食品审评能力建设。

  加强特殊食品审评工作,加强专职审评员队伍建设,依法按时完成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技术审评任务。

  ()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提升计划。

  对50个主要对我国出口食品的国家(地区)开展食品安全体系评估和回顾性检查。严格实施进口食品监督抽检,监督抽检产品种类实现全覆盖。建设20个进口食品进境检验检疫指定口岸。新建100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

  ()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推进餐饮业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强餐饮食品安全员考核,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责任,实现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

  ()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隐患及行业共性问题。重点治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食物、违法使用瘦肉精、食品制作过程违法添加罂粟壳等物质、水产品违法添加孔雀石绿等禁用物质、生产经营企业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保健食品标签宣传欺诈等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完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食用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研究破解潜规则的检验方法。

  整合食品安全监管、稽查、检查队伍,建立以检查为统领,集风险防范、案件调查、行政处罚、案件移送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专业力量建设,强化办案保障。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证据互认、证据转换、法律适用、涉案食品检验认定与处置等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出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法律措施。完善政法委牵头、政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提升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等能力。全面加强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食品中有毒物质监测,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及时评估并发现风险。建立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协调机制,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纳入监测评估范围。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并延伸到乡镇和农村,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健全风险交流制度。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定期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等,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和制度。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安全社会公众风险认知调查体系和国家、省、市三级风险交流专家支持体系。鼓励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与风险交流。

  专栏4 风险监测预警、评估能力提升项目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风险监测区域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参比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部医疗机构并延伸到农村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依托现有资源构建地方各级食源性疾病监测溯源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和重点食品品种风险预警模型。建立健全覆盖主要贸易国家(地区)的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和进出口食品安全数据库。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加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建设,建设风险评估区域重点实验室。实施食物消费量调查、总膳食和毒理学研究计划。建立完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构建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模型。

  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国家级检验机构具备较强的技术性研究、技术创新、仲裁检验、复检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省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相应的法定检验、监督检验、执法检验、应急检验等任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有机污染物和生物毒素等危害物识别及安全性评价、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鉴定、食品真实性甄别等基础性、关键性检验检测技术,能够开展快速和补充检验检测方法研究;市级检验机构具备对食品安全各项目参数较全面的常规性检验检测能力;食品产业大县和人口大县要具备对常见微生物、重金属、农药兽药残留等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定性快速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鼓励大专院校、企业检验机构承担政府检验任务。组织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规范快速检测方法应用。

  提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能力。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评估、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领域,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提高监管效能。

  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备实现标准化,满足监督执法需要。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突发事件跟踪、督查、处理、报告、回访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强化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研判。开展应急演练。

  专栏5 监管能力建设项目

  ()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

  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根据国家建设标准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实验室,在相应特色领域具备国内一流检验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全面推进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鼓励通过建设省、市级检验机构区域分中心的方式开展跨层级整合。做好与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项目的统筹衔接。

  实施食用农产品和进出口食品检验机构改造项目。升级改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建设进出口食品质量检()测基准实验室。升级改造部分省级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

  ()“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

  继续推进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依托现有机构,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全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信息公示系统,以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检验监测、信用管理、应急管理、风险评估和移动执法系统;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鲜农产品和酒类食品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数据中心和监管信息资源数据库。

  ()基层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项目。

  合理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执法基本装备、执法取证装备、快检装备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到十三五末,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

  ()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加强应急能力培训,提升调查分析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信息公开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建立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龙头,以7—10个区域性应急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应急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置能力建设,整合建立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病因学实验室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企业投入、社会资本等统筹支持食品安全创新工作。重点支持研发冷链装备关键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检验检测技术等。

  专栏6 食品安全重点科技工作

  ()建立科学、高效的过程控制技术体系。

  开展农药兽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微生物、生物毒素等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机制与安全控制机理等技术研究。提出相应控制规范,研发控制新工艺和新设备。研发质量安全控制新技术30—50项。

  ()建立全覆盖、组合式、非靶向检验检测技术体系。

  研发食品中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生化传感器、多模式阵列光谱、小型质谱、离子迁移谱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快速检测试剂、小型化智能离线及在线快速检测装备30—50(),制定检验规程120—150项,研制食品安全基体标准物质60—80种。开展食品安全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科技示范。

  ()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价评估技术体系。

  开展体外替代毒性测试、混合污染物毒性评价及风险评估等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等研究。研发新一代毒性测试方法技术20—30项。

  ()研发急需优先发展的冷链装备关键技术。

  研究和开发高效、环保、精准冷链装备,研究氨制冷系统安全技术,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绿色冷链物流系统优化技术。

  ()整合现有资源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智慧工作平台研发。

  研究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能化现场监管、网络食品安全监控等技术。研发致病微生物全基因溯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模拟仿真模型等应急处置新技术30—40项,研发风险预警模型和可视化决策支持的云服务平台,形成监督管理新技术20—30项。

  ()强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

  研究农药和兽药的关键限量标准不少于20种,新发毒素、污染物标准不少于5种。

  ()综合示范应用。

  通过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集成研究,提出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发挥科技成果在服务产业发展和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快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职业化检查员制度,明确检查员的资格标准、检查职责、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等要求。加强检查员专业培训和教材建设,依托现有资源设立检查员实训基地。采取多种合理有效措施,鼓励人才向监管一线流动。

  专栏7 专业素质提升项目

  ()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

  加强培训考核,使职业化检查员符合相应的工作要求。

  ()加强人才培养。

  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建设。依托现有省级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专业教学基地。加强跨学科高端人才培养。

  监管人员专业化培训时间人均不低于40学时/年,新入职人员规范化培训时间人均不低于90学时。对地方各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进行分级培训。对各级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国家级调训。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达到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总人数的70%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占技术队伍的15%以上。食品安全一线监管人员中,食品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每年提高2%

  ()加快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各级监管部门及时发布行政许可、抽样检验、监管执法、行政处罚等信息,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将相关信息及时纳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开展联合激励和惩戒。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时限。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员工举报违法行为,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落实举报奖励政策。加强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鼓励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舆论监督。食品安全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重大食品安全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管控等方面的培训。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通过公益诉讼、依法适用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等方式支持消费者维权。继续办好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法制和科学常识普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普宣传,推动食品安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场等,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协会等参与公益宣传科普工作,提升全民食品安全科学素养。

  专栏8 社会共治推进计划

  ()建设投诉举报业务系统。

  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投诉举报业务系统,实现网络24小时接通,电话在受理时间内接通率不低于90%

  ()扩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

  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探索建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互动共赢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开展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项目。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每年安排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从业人员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的集中培训。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培养师资力量,制定培训大纲和教材,利用大专院校、第三方机构等社会资源开展培训。鼓励行业协会对从业人员开展培训。

  ()开展食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

  研究建立食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指数评价和发布试点工作。

  ()实施立体化科普宣传计划。

  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统一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库。充实宣传力量。推广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科普宣传活动。将食品安全教育内容融入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十一)深入开展双安双创行动。

  继续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双安双创”)行动,实施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引领工程,鼓励各地分层次、分步骤开展本区域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行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专栏9 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引领工程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在4个直辖市、27个省()的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其他部分条件成熟的地级市(共约100),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行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在具备条件的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共约1000)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动。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落实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履行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责任。实行综合执法的地方要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为首要职责。

  ()合理保障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49)要求,落实财政投入政策。继续安排中央基建投资对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和装备给予支持。完善执法能力建设投入机制,讲求效益,注重资源共享。制定完善各类项目支付标准,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投入效益。资金投入向基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对口支援地区等适当倾斜。

  ()强化综合协调。

  加强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食品安全办建设,健全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工作协同配合机制以及信息通报、形势会商、风险交流、协调联动等制度,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各成员单位落实食品安全职责,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形成监管合力。乡镇(街道)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重要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应对国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高全球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我国专家在食品相关国际机构任职。做好我国作为国际食品法典添加剂委员会和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的相关工作。

  ()严格考核评估。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各项规划任务。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并将本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对各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考核评价内容。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对本规划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

  保障药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十二五时期,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人民群众用药得到保障,药品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公众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及时出台政策,优先审评审批部分临床急需的仿制药,加快审评审批对重大疾病、罕见病、老年人和儿童疾病有更好疗效的创新药及医疗器械。一批在治疗肿瘤、艾滋病、罕见病、儿童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以及国产生物材料、高端影像类产品、心脏血管支架等医疗器械加快上市,满足群众需求。

  ()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要求,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在10()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改进临床试验审批,提高审评审批质量,公开审评审批信息,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审评审批体系。

  ()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修订公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提升药品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药品标准4368项、药包材标准130项、医疗器械标准566项。制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全过程监管制度基本形成。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稳步实施,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全品种、全链条的药品追溯体系正在建立。

  ()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出台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及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打击。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行政案件75万起,公安机关侦破危害药品安全案件4.6万余起。对申报生产或进口的药品注册申请,全面开展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

  ()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加强。各级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监管能力得到提升。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和检验检测体系,建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执业药师数量不断增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影响我国药品质量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药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产品质量疗效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一些临床急需产品难以满足公众治病的实际需求,近3/4的药品批准文号闲置。执业药师用药服务作用发挥不到位,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药品监管基础仍较薄弱,统一权威监管体制尚未建立,监管专业人员不足,基层装备配备缺乏,监管能力与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要求不完全适应。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要尊重药品安全规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把药品安全作为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来落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成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科学监管水平,鼓励研制创新,全面提升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推动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基本原则。

  1.维护公众健康,保障公众需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可及,防止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深化审评审批改革,提升监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优化程序、精简流程、公开透明,完善科学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

  3.鼓励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藩篱,促进提升研发创新水平,推动企业强化质量安全控制,切实提升药品质量和疗效。

  4.加强全程监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推进药品监管法治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强化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管,保证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目标。

  到2020年,药品质量安全水平、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1.药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批准上市的新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具有明显的疗效;批准上市的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分期分批对已上市的药品进行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2007101日前批准上市的289个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致性评价;鼓励企业对其他已上市品种开展一致性评价。

  2.药品医疗器械标准不断提升。制修订完成国家药品标准3050个和医疗器械标准500项。

  3.审评审批体系逐步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更加健全,权责更加明晰,流程更加顺畅,能力明显增强,实现按规定时限审评审批。

  4.检查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托现有资源,使职业化检查员的数量、素质满足检查需要,加大检查频次。

  5.监测评价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体系以及以企业为主体的评价制度不断完善,监测评价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评价率达到100%

  6.检验检测和监管执法能力得到增强。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达到国家相应建设标准。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

  7.执业药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每万人口执业药师数超过4人,所有零售药店主要管理者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

  三、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药品生产企业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主体,应按相关指导原则主动选购参比制剂,合理选用评价方法,开展研究和评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指导,制定完善相关指导原则,及时公布参比制剂信息,逐步建立我国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集。

  细化落实医保支付、临床应用、药品集中采购、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有效解决临床试验资源短缺问题,鼓励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完善一致性评价工作机制,充实专业技术力量,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按时审评企业提交的一致性评价资料和药品注册补充申请。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1.鼓励研发创新。完成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力争尽快全面推开。鼓励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研发上市,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及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罕见病等疾病的临床急需药品,实行优先审评审批。对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重点审查临床价值和受试者保护等内容,加快临床试验审批。鼓励临床机构和医生参与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对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医疗器械,以及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的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制定并定期公布限制类和鼓励类药品审批目录,及时公开注册申请信息,引导企业减少不合理申报。

  2.完善审评审批机制。健全审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以临床为核心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机制,完善适应症团队审评、项目管理人、技术争议解决、沟通交流、优先审评、审评信息公开等制度,逐步形成以技术审评为核心、现场检查和产品检验为支撑的药品医疗器械疗效和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药品数据保护制度,鼓励研发创新。

  3.严格审评审批要求。全面提高药品审批标准,创新药突出临床价值,改良型新药体现改良优势,仿制药要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

  4.推进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改革。健全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及专业组,建立医疗器械产品风险评估机制和分类目录动态更新机制。制定医疗器械命名术语指南,逐步实施按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制定医疗器械编码规则,构建医疗器械编码体系。

  专栏1 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制定或转化一致性评价所需的相关技术指南和指导原则,推进一致性评价能力建设,按照工作需要,依托现有资源,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

  ()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

  按国务院要求,尽快实现注册申请和审评数量年度进出平衡,按规定时限审批。

  ()加快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改革。

  组建16个分类技术专业组,优化调整分类目录框架及结构,发布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按专业领域设置研究制定22个命名术语指南,建立医疗器械分类、命名及编码数据库。

  ()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1.完善法规制度。推动修订药品管理法。修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基本完成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配套规章制修订。根据药品安全形势发展和法律法规制修订情况,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建成科学完备的药品安全法规制度体系。

  2.完善技术标准。对照国际先进水平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药品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制品标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药()标准处于国际主导地位。提高药用辅料、药包材标准整体水平,扩大品种覆盖面,稳步提高民族药()标准。建立药品标准淘汰机制,全面清理历版药典未收载品种标准和各类局()颁标准,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加快医疗器械国际标准研究转化,优先提高医疗器械基础通用标准和高风险类产品标准。制修订化妆品相关标准。

  3.完善技术指导原则。修订药物非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药用辅料安全性评价、药品注册管理、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等指导原则,修订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附录和技术指南。制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以及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指南。

  专栏2 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制修订国家药品标准3050个,包括中药民族药标准1100个、化学药品标准1500个、生物制品标准150个、药用辅料标准200个、药包材标准100个。

  制修订药品注册技术指导原则350项。制修订药典收载的检测方法、通则(总论)以及技术指导原则100项。根据需要及时制定发布一批药品补充检验方法。

  研制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物标准物质,包括化学对照品200种、对照药材150种、对照提取物100种。研制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物质,包括药用辅料对照品150种、药包材对照物质10种。

  ()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制修订医疗器械标准500项,包括诊断试剂类标准80项、有源医疗器械标准200项、无源医疗器械和其他标准220项。

  制修订医疗器械技术审查和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0项。研制体外诊断试剂标准物质150种。

  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标准化管理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建设,配备满足需要的标准管理人员。

  ()化妆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制修订化妆品禁用、限用物质检验检测方法30—50项。

  ()加强全过程监管。

  1.严格规范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行为。

  加强研制环节监管。全面实施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依托现有资源,建立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平台,加强临床试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临床数据造假行为,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

  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全面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药用原辅料和药包材生产企业开展延伸监管。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生物制品以及血源筛查诊断试剂全面实施批签发管理。加强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监管。完善企业生产工艺变更报告制度,对生产工艺重大变更依法实行审评审批。严肃查处药品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擅自改变工艺生产劣药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全面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冷链运输贮存质量监管。实行生产经营企业购销业务人员网上备案与核查制度。按照十三五深化医改要求,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货款。

  加强使用环节监管。严格落实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严把购进、验收、贮存、养护、调配及使用各环节质量关,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严格落实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规定,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加强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管理。

  建立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建立药品档案。全面落实药物医疗器械警戒和上市后研究的企业主体责任,生产企业对上市产品开展风险因素分析和风险效益评价,及时形成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并于每年1月底前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强上市后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需要提示患者和医生安全性信息的,及时组织修改标签说明书。淘汰长期不生产、临床价值小、有更好替代品种的产品,以及疗效不确切、安全风险大、获益不再大于风险的品种。

  2.全面强化现场检查和监督抽验。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围绕行为规范、工艺合规、数据可靠等方面,对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全项目检查,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等各类违法行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相关质量管理规范。加大注册检查、飞行检查和境外检查频次,提高检查能力。加大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的检查力度。加强化妆品原料使用合规性检查。合理划分国家和地方抽验品种和项目,加大对高风险品种的抽验力度,扩大抽验覆盖面。

  3.加大执法办案和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国家级稽查执法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协调大案要案查处,强化办案指导和监督,探索检查稽查合一工作机制,初步建成全国统一、权威高效的稽查执法体系。加强各级公安机关打击药品犯罪的专业力量建设,强化办案保障。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动出台药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法律措施,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投诉举报体系建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监督。按规定全面公开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抽样检验、检查稽查、执法处罚信息。

  专栏3 安全监管行动计划

  ()加强药品检查。

  国家级每年检查300—400个境内药品生产企业,每年全覆盖检查血液制品和疫苗生产企业。每年对40—60个进口药品品种开展境外生产现场检查。

  ()加强医疗器械检查。

  国家级每年对所有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第二类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项目检查。2018年起,每两年对其余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所有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项目检查。每年对30—40家境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情况开展检查,十三五期间实现对进口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全覆盖检查。每年全覆盖检查对储运有特殊要求的经营企业,十三五期间实现对经营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试剂的企业全覆盖检查。每年全覆盖检查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十三五期间实现对其他使用单位全覆盖检查。

  ()加强化妆品检查。

  国家级每年检查20个化妆品生产企业,省级每年检查30个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

  ()加强监督抽验。

  国家级每年对120—140个高风险药品开展监督抽验,省级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实行全覆盖抽验。

  国家级每年对40—60种医疗器械产品开展监督抽验。

  每年开展15000批次化妆品监督抽验和1000批次化妆品风险监测。

  4.加强应急处置和科普宣传。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开展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推动企业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预案方案。强化舆情监测研判,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加强舆论引导,按规定发布药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客观公正报道药品安全问题。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科普宣传工作体系,构建立体化新闻宣传平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安全用药科学素养。

  专栏4 应急处置和科普宣传能力提升项目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合理保障应急队伍履职需要,加强应急信息平台、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网络、应急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立体化科普宣传计划。

  实施药品安全科普宣传项目,依托现有资源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宣传站和科普知识库建设,充实宣传力量,推广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

  ()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1.强化技术审评能力建设。加强审评科学基础建设,完善审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药品电子化申报和审评过程管理制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改革绩效工资分配管理。

  2.强化检查体系建设。提升检查能力,规范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查。

  3.强化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国家、省、市三级药品检验检测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省两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和市级分中心能力建设。国家级检验机构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仲裁检验、复检等能力;省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相应的法定检验、监督检验、执法检验、应急检验等任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基础性、关键性检验检测技术以及快速和补充检验检测方法研究;市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常规性监督执法检验任务;县级检验机构具备快速检验能力。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鼓励大专院校、企业检验机构承担政府检验任务。

  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口岸检验机构建设。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领域具备国内一流检验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口岸药品检验机构具备依据法定标准进行全项检验的能力和监测进口药品质量风险的能力。

  加强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具备生物制品标准制定和标准物质制备能力,能够依据法定标准进行生物制品全项检测;省级能够依据法定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生产的生物制品进行全项检测。加强国家微生物标准物质库建设和疫苗检验检测技术研发。

  4.强化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制、药物滥用监测机制,建立监测哨点并开展重点产品监测预警。创新监测评价手段,扩大监测覆盖面。督促企业落实监测主体责任。

  专栏5 技术支撑能力建设项目

  ()国家级审评中心建设。

  探索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机构体制机制和法人治理模式。改革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与科研院所、医院联合培养审评人员。健全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数据库。

  ()检查能力建设。

  合理保障检查工作需要,确保具备完成药品医疗器械日常检查、注册检查、飞行检查、境外检查任务的能力。

  保障各级审评、检查、监测评价等技术支撑业务用房。

 ()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1.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

  编制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标准,根据标准建设各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依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建设国家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改造升级省级和口岸药品检验机构、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重点实验室。

  2.疫苗批签发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核心、省级疫苗批签发机构参与的国家疫苗批签发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细胞资源库、干细胞资源库、菌()种库,建立完善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研究和供应平台、质量评价标准和技术平台。

  ()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监测能力建设。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二期)和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利用医疗机构电子数据,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主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综合医院设立300个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哨点。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设立100个药物滥用监测哨点。药品不良反应县(市、区)报告比例达到90%以上。对100个医疗器械产品开展重点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县(市、区)报告比例达到80%以上。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数达到50/百万人。

  5.形成智慧监管能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围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分析、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业务,实施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推进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提高监管效能。

  专栏6 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

  继续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和现有资源,建设国家、省两级药品安全监管大数据中心,以及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完善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药品监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政务服务信息化体系、网络安全体系、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互联协同、满足监管需求的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分析、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应用系统。

  6.提升基层监管保障能力。推进各级监管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满足现场检查、监督执法、现场取样、快速检测、应急处置需要。

  专栏7 基层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项目

  加强市、县级监管机构及乡镇(街道)派出机构执法基本装备、取证装备、快速检验装备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7.加强科技支撑。研究攻关适宜技术,为监管和产业发展服务。开展药品安全基础、质量控制、安全评价与预警、检验检测新技术、标准和质量提高研究,强化提升药品纯度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依托现有资源设立一批药品安全研究基地,培养药品安全科技人才。

  专栏8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科技支撑任务

  ()药品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药品快速检验新技术及装备、应急检验方法、补充检验方法等研究。加强药品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

  开展化学药品、新型生物制品、毒性中药材、疫苗、新型药物和特殊药物剂型等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加强药包材和药用辅料安全性评价研究。

  ()检验检测研究平台、数据库等建设。

  建立中药注射剂、中药材检验检测数据库以及多糖类药物和多组分生化药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开展药品安全大数据分析研究。

  ()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各类数字诊疗装备、个体化诊疗产品、生物医用材料的质量评价、检测技术及检测规范研究,加强常用医疗器械快速检验系统、高风险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平台研究。开展在用医疗器械现场检验方法、检测平台及装备研究。

  ()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

  加强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技术及标准体系研究,系统开展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安全性研究,开展医用机器人、医用增材制造等创新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研究。

  8.加快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依托现有资源建立职业化检查员制度,明确检查员的岗位职责、条件要求、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等要求。加强检查员专业培训和教材建设。在人事管理、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人才向监管一线流动。

  专栏9 专业素质提升项目

  ()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

  加强培训考核,使职业化检查员符合相应的工作要求。

  ()人才培养。

  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在省级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专业教学基地。

  监管人员专业化培训时间人均不低于40学时/年。新入职人员规范化培训时间不低于90学时。对地方各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进行分级培训。对各级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国家级调训。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药品安全监管队伍总人数的70%,高层次专业人才占技术队伍的比例超过15%。药品安全一线监管人员中,药品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每年提高2%

  ()执业药师队伍建设。

  健全执业药师制度体系。建立执业药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执业药师能力与学历提升工程,强化继续教育和实训培养。

  四、保障措施

  ()加强政策保障。

  坚持部门协同,全链条发动,将保障药品安全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更好统筹起来,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体制机制问题。结合深入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制定细化药品价格、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科技支撑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督促企业主动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保证临床必需、用量不确定的低价药、抢救用药和罕见病用药的市场供应。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建立统一的跨部门价格信息平台,做好与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医保支付审核平台的互联互通。鼓励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将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探索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责任保险及损害赔偿补偿机制。

  ()合理保障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49)要求,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药品监管经费上的保障责任。继续安排中央基建投资对药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和装备给予积极支持,资金投入向基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对口支援地区等适当倾斜。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审评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试点。有关计划(项目、工作)中涉及技术研发相关内容,确需中央财政支持的,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考虑予以支持。

  ()深化国际合作。

  推进政府间监管交流,加强多边合作,积极加入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国际项目合作,搭建民间国际交流平台。加大培训和国外智力引进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推动我国监管理念、方法、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协调。

  ()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综合执法的地方要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为首要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国务院安委会第三批安全生产巡查组

进驻八省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8个安全生产巡查组陆续进驻北京、河北、浙江、福建、江西、重庆、宁夏、新疆等8个省级人民政府开展第三批巡查。6月份将对内蒙古、上海、湖北、海南、西藏、甘肃、青海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第四批巡查。今年巡查结束后,将首次实现全国省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巡查“全覆盖”。

巡查组至少在地方工作1个月以上,以查问题、促整改为主要任务,着重检查省级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情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情况、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开展情况、完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情况、健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情况、推进依法治安情况、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和加强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情况等。

据了解,今年的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将加大企业现场查处和曝光力度。对现场抽查企业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巡查组直接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地方认真查处落实。对企业存在重大隐患但地方多次检查未发现或发现不处罚的,倒查地方政府和部门责任。对巡查中发现的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隐患,将在主流媒体进行曝光。

去年,国务院安委会已分两批对天津、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贵州、云南、陕西等16个省级人民政府开展了安全生产巡查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碳酸铵、6-甲基庚醛等9种食品用香料新品种和焦亚硫酸钠等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的公告

 

2017年第1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碳酸铵、6-甲基庚醛等9种食品用香料新品种和焦亚硫酸钠等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 
  特此公告。


  附件:

  1.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碳酸铵 
  2. 6-甲基庚醛等9种食品用香料新品种 
  3. 焦亚硫酸钠等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7
26

  

 

  附件详情请点击协会网站http://www.jx-sptjj.com/浏览下载

 

 

关于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2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公告(2017年 第2)

2017年 第2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等2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 
  特此公告。 

  附件: 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等2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7
26


   附件详情请点击协会网站http://www.jx-sptjj.com/浏览下载

解读《关于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等2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公告》

  一、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一)背景资料。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是一种抗氧剂。在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粉末,熔点115-118℃。该物质作为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已被列入《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中,允许用于塑料(聚乙烯等17种塑料)、橡胶、涂料和粘合剂中,本次申请将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聚丁烯-1PB-1)塑料中。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批准该物质用于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日本卫生烯烃与苯乙烯塑料协会确认其可用作食品器具、包装容器生产用的添加剂。 
  (二)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初级酚类抗氧化剂,在聚丁烯-1PB-1)的热加工过程中保护聚合物基材,避免其热氧化降解。 
  二、1,12-十二烷二酸与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聚合物 
  (一)背景资料。1,12-十二烷二酸与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聚合物是一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基础树脂,不溶于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其用于生产重复使用的食品接触用聚酰胺塑料。欧盟委员会批准该聚合物的所有单体用于生产食品接触用塑料。日本卫生烯烃与苯乙烯塑料协会认可其用于生产食品接触用塑料。 
  (二)工艺必要性。该聚合物作为树脂用于聚酰胺塑料,其生产的材料和制品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较轻的密度以及较好的防开裂性和低温耐冲击性。

 

 

关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等的公告

2017年 第3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食品用香料新品种乙基芳樟基醚和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扩大使用范围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
  特此公告。

  附件:1.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
     2. 食品用香料新品种乙基芳樟基醚
     3. 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扩大使用范围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7
38 


  

  

  附件详情请点击协会网站http://www.jx-sptjj.com/浏览下载

 

解读《关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等的公告(2017年 第3号)》

 

  一、 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
  (一)背景资料。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的分子式是C2H5NO2。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
  
(二)工艺必要性。氨基乙酸作为增味剂和食品用香料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本次申请的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为新的生产工艺生产,其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与已批准的氨基乙酸相同,用于预制肉制品(食品类别 08.02)、熟肉制品(食品类别 08.03)、调味品(食品类别12.0)、果蔬汁(浆)类饮料(食品类别14.02.03)、植物蛋白饮料(食品类别14.03.02)、作为食品用香料用于各类食品(GB 2760B.1食品类别除外),改善食品的味道。其质量规格按照公告的相关内容执行。
  
二、 乙基芳樟基醚
  (一)背景资料。乙基芳樟基醚的分子式是C12H22O。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用香料和提取物制造者协会等允许其作为食品用香料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二)工艺必要性。该物质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各类食品(GB 2760B.1食品类别除外),改善食品的味道。其质量规格按照公告的相关内容执行。
  
三、 β-胡萝卜素
  (一)背景资料。β-胡萝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调制乳、风味发酵乳、干酪类似品、脂肪类甜品、水果罐头、果酱、蜜饯凉果、干制蔬菜、腌渍的蔬菜、糖果、方便米面制品、熟肉制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食品类别 08.02.01)。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等允许其作为着色剂用于食品。
  
(二)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着色剂用于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食品类别 08.02.01),调节产品色泽。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GB 8821-2011)或《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发酵法)》(GB 28310-2012)或国家卫生计生委2012年第6号公告的相关内容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的通知

食药监办科〔20174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对于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科技标准司反馈。

  联 人:张敏
  联系电话:010-88331033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7328

*         附件: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doc

*       附件详情请点击协会网站http://www.jx-sptjj.com/浏览下载

 

 

总局关于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若干规定的公告(2017年第39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食药监科〔2016122号)等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7328

http://www.sda.gov.cn/directory/web/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2017年第39号公告附件.docx

 

 

 

 

 附件详情请点击协会网站http://www.jx-sptjj.com/浏览下载

总局办公厅关于落实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严格生产许可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食监一〔20174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婴幼儿辅助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保障婴幼儿辅助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并发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7年第4号,以下简称《婴辅细则》)。现就落实《婴辅细则》,加强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婴辅细则》,准确把握内容要求

  《婴辅细则》属于《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配套性文件并与《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药监食监一〔2016103号,以下简称《审查通则》)配套使用,是实施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的重要依据。《婴辅细则》进一步规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条件,从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生产许可要求。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组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把握《婴辅细则》的内容和要求,着重学习《婴辅细则》中调整和新增内容,确保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工作顺利进行。

  二、严格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工作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审查通则》《婴辅细则》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要求,组织做好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
  对新申请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婴辅细则》等有关要求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符合生产许可规定要求的,准予许可;不符合生产许可规定要求的,不予许可。
  对持有罐头、挂面、饼干、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等食品类别生产许可证且生产《婴辅细则》中所列婴幼儿辅助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生产企业,其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或证书临近有效期届满拟继续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的,应督促企业按照《婴辅细则》等规定要求,及时提出婴幼儿辅助食品类别变更或延续许可申请,按照《婴辅细则》要求组织许可审查,对达不到生产许可规定要求的不予许可。同时,要及时公布获得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单。
  2018630日起,持有罐头、挂面、饼干、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等食品类别生产许可证以及未取得婴幼儿辅助食品类别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2018630日前生产的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婴幼儿辅助食品产品,在保质期内可以继续销售。

  三、加强婴幼儿辅助食品监督管理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助营养补充品》(GB 22750—2014)等标准要求,对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标签标识进行规范,指导企业正确标识。对标签标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要责令企业整改。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排查,特别对标称婴幼儿食用”“6个月以上婴幼儿食用等食品进行清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或标签标识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婴幼儿辅助食品,要依法进行查处,召回问题产品。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作质量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婴幼儿辅助食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规定和总局要求,贯彻实施《婴辅细则》,严格审查程序,严格审查要求,确保婴幼儿辅助食品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7
47

 

 

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征求意见稿)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饮料生产许可活动,加强饮料质量安全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件等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修订了《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751日前,将有关意见填写《意见反馈表》(见附件2),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

  联系人:金波
  电子邮箱:jinbo@cfda.gov.cn

  附件:1.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征求意见稿)
     2.意见反馈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7328

http://www.sda.gov.cn/directory/web/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附件1.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征求意见稿).docx

http://www.sda.gov.cn/directory/web/fileTypeImages/icon_default.png附件2.意见反馈表.xlsx

 附件详情请点击协会网站http://www.jx-sptjj.com/浏览下载

 

 

 

GB 316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酒精》发布 2017623起实施

2017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 2707-2016)等1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2016年第17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正式发布。当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2014-2015年)的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被列为“通过制定、修订标准技术内容形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是我国第一次制订食用酒精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酒业协会酒精分会负责制订。该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国食用酒精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标准再一次明确了食用酒精的定义:以谷物、薯类、糖蜜或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精制而成的,供食品工业使用的含水酒精。标准明确,该标准代替GB103432008《食用酒精》中的部分指标,GB103432008《食用酒精》中涉及到该标准的指标以该标准为准。这些指标是食用酒精产品食品安全方面的准入指标,同时也是食用酒精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这几个指标分别是:酒精度(%vol)≥95.0,醛(以乙醛计)/(mg/L)30,甲醇/(mg/L)150,这三个指标和现行的GB10343-2008《食用酒精》普通级理化要求指标一致。氰化物 (HCN)/(mg/L)5,也和GB10343-2008《食用酒精》理化要求指标一致。污染物限量方面,铅(Pb)/(mg/kg)指标为 1.0,比GB10343-2008《食用酒精》理化要求指标≤1 mg/L要更加严格。

附件:GB 316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

 附件详情请点击协会网站http://www.jx-sptjj.com/浏览下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依法备案行业标准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17年第3(总第207)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依法备案行业标准331项,现予以公告(见附件)。

国家标准委

                                                               2017323

附:部分香料行业标准

序号

备案号

行业标准编号

行业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标准主管部门

1      

57090-2017

QB/T 5057-2017

香料 正辛醛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2      

57091-2017

QB/T 5058-2017

香料 2,2-二甲基-3-(4-乙基苯基)丙醛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3      

57092-2017

QB/T 5059-2017

香料 2-甲基戊酸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4      

57093-2017

QB/T 5060-2017

香料 2-甲基戊酸2-甲基戊酯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5      

57094-2017

QB/T 5061-2017

香料 2-甲基戊酸乙酯(母菊酯)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6      

57095-2017

QB/T 5062-2017

香料 3,5,5-三甲基己醇乙酸酯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7      

57096-2017

QB/T 5063-2017

香料 4-甲基-2-异丁烯基-四氢吡喃(玫瑰醚)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8      

57097-2017

QB/T 5064-2017

香料 乙酸苯乙酯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9      

57098-2017

QB/T 5065-2017

香料 异丁酸苯乙酯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10    

57099-2017

QB/T 5066-2017

香料 异丁酸三环癸烯酯

 

2017-01-09

2017-07-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地方法规:

关于印发2017年度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

赣食药监食品流通〔20173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7年度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食品销售安全监督管理,督促销售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销售监督检查工作,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省局制定了《2017年度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

   1.http://www.jxda.gov.cn/ipproot/WebEditor/sysimage/icon16/doc.gif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doc
       2.http://www.jxda.gov.cn/ipproot/WebEditor/sysimage/icon16/doc.gif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doc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7412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2017年度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方案

为加强食品销售监管工作,规范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行为,进一步提升我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一〔2016115号》以及《江西省食品安全飞行检查办法(试行)》等,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目标,以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主线,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突出问题导向,遵循属地负责、全面覆盖、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和省局工作部署,不断完善食品销售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提高食品销售监管治理水平。

二、职责分工

(一)省局

1.开展全省食品销售者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2.负责监督指导全省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3.组织对各设区市局、省直管试点县(市)局有关食品销售专项执法情况开展飞行检查。

(二)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局

1.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依据当地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年度监管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年度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2.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县(市、区)局制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并检查其工作开展情况。

3.根据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

三、检查范围

全省食品销售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等。

四、检查方式

(一)日常监督检查应随机抽取被检查企业、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在网格化监管和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的“双随机”检查现场检查。

(二)飞行检查应按照《江西省食品安全飞行检查办法(试行)》执行。

五、检查内容

(一)日常检查

1.检查内容: 食品销售者经营资质,食品销售许可合规情况,禁止经营食品执行情况,销售过程控制情况,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进货查验情况,食品贮存情况,问题产品召回情况,标签、说明书、广告情况,特殊食品、进口食品销售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报告情况,食用农产品销售者法定责任落实情况,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法定责任落实情况,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法定责任落实情况,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定责任落实情况等。如发现存在问题的食品,应监督抽样检测。

2.检查项目及频次:按照《食品销售监督检查要点表》(见附件1)的要求,对辖区内食品销售者进行全覆盖检查;对食品销售企业应按“双随机”要求全覆盖检查,其中飞行检查比例须占日常检查食品销售者比例1%以上。检查频次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食品销售经营者的风险分级,按总局《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进行。

3.检查人员:随机抽取两名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实施。必要时,可以根据社会共治的原则,组织或邀请食品行业协会、食品安全专家、消费者协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第三方成员共同开展监督检查。

4.检查重点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食品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市场。

5、检查结果: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分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3种。检查中未发现问题的,检查结果判定为符合;发现小于8项一般项存在问题的,检查结果判定为基本符合;发现大于8项一般项或一项(含)以上重点项存在问题的,检查结果判定为不符合。

六、检查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销售者的日常监管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监管责任,抓好落实,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监管体系。

(二)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要按照国家总局和省局的工作要求,根据辖区食品流通安全状况,科学制定本辖区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检查。要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记录,完善监督检查措施。检查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程序和检查操作手册要求,完成检查工作。

(三)严格检查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如实记录填写《食品销售监督检查要点表》和《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附件2),对检查内容逐项开展检查,并对每一项结果进行评价,必要的检查记录信息应在“备注”栏中填写。评价结果为“否”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原因;发现存在其他问题的,可以在《检查要点表》“其他需要记录的问题”一栏进行记录。检查记录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确认。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严重隐患,要深入剖析成因,编制风险问题清单,对经营者进行跟踪检查。

(四)公开检查结果,加强后续处理。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按要求进行公示和张贴。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基本符合的食品销售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书面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跟踪整改情况,并记录整改结果。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为不符合,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食品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食品销售活动,相关检查材料应立即移送稽查部门调查处理。

(五)开展教育培训,按时报送情况。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每次开展飞行检查和双随机抽查之前,要对参加检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廉政教育进行集中培训。各地要在每年630日、1130日前将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和双随机抽查的情况以及《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报省局食品流通处。

 

 

 

 

 

国内外行业动态

2016年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运行过程中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2016年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苏缓慢和消费需求乏力、增长速度有所变缓的情况下,全行业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据协会对各专业委员会和行业骨干企业所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整个行业产量和销售额上半年增长较为缓慢,但下半年生产经营形势有所好转,呈现产销双双增长加快的趋势。据对行业各大类食品添加剂产品的数据分析,2016年全行业食品添加剂产品的产量达1056万吨,与去年的产量相比增长约6%;销售额达1035亿元,相比去年增长约5.8%;出口额约37.5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行业主要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如下:

1. 着色剂产品

2016年,我国食用着色剂产业产销量和销售额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全年食用着色剂产量达到81万吨,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总销售额超过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约10%,主要是大多数天然着色剂品种价格下滑;出口超过9000吨,同比增加5%,出口创汇总额超过2.2亿美元,同比减少24%。其中,食用着色剂最大品种焦糖色,产销量79万吨,天然着色剂1.5万吨,食用合成着色剂产销量0.5万吨。焦糖色和食用合成着色剂产销稳定。天然着色剂品种繁多,各个品种生产销售情况各有不同。在天然着色剂大宗品种方面,辣椒红色素产业去产能效果显著,前三年积压的库存已基本销售完毕,产品价格有所上扬,生产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万寿菊—叶黄素产业,2015-2016年度在万寿菊花的种植面积上又有明显增加,从而导致了万寿菊浸膏和叶黄素的价格有10%以上幅度的下滑;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栀子黄色素等由于产能过剩原因,导致一定幅度的产销量和价格的下滑。小品种的水溶性花色苷色素表现喜人,在全国各行业经济下滑的形势下仍然表现稳增长态势。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角黄素、虾青素)微胶囊化制剂产品和叶黄素保健品增长较快,这类品种的发展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2.   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产品

2016年受食品工业增长变缓和食品安全监管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产品的产销量与2015年相比略有增长。其中: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产销量5.5万吨,苯钾酸钠价格和销量基本平稳但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这类防腐剂通常用于腌渍蔬菜产品,由于腌渍蔬菜的生产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比较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产能过剩,所以这类产品的用量和价格有下降趋势。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和聚赖氨酸的市场需求量增加,乳酸链球菌素的产销和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纳他霉素产量同比增长超过20%,销售额增长超过15%。防腐剂新品种聚赖氨酸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0%,预计2017年在生产和应用方面会更加成熟,发展势头良好。山梨酸钾在国际市场的销量基本稳定,国内使用量也相对平稳,但价格波动较大,主要由于山梨酸的原料巴豆醛的价格回升。脱氢醋酸钠产品由于大型肉制品生产企业(如:漯河双汇)的使用量增加很多,该产品在全国肉制品行业的增加量较大,全国的销售额增长了10-20%,且价格呈上升状态。尼泊金酯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多,但在食品加工上的用量变化不大,主要在日化品如牙膏等产品上有增长的趋势。双乙酸钠由于在药品中作为防腐剂使用效果较好,所以总体使用量增加,但在食品产品的销售量没有明显的增长。丙酸钙由于使用后味道大,不适合面包等淡味产品,今年又有一些企业新进入这个领域,使得该产品既出现产量过剩的情况,同时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又下降,价格竞争达到白热化。

复配防腐剂的市场需求量2016年增加了10%以上,主要原因是中小食品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强,因复配产品的协同增效作用以及使用上的便捷,许多中小企业对复配产品的依赖性高,复配防腐剂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是发展方向 。

3.   甜味剂产品

2016,高倍甜味剂行业产销量达到11万吨(不含复配),同比下降约8%。甜菊糖2016年产量约3700吨,国内销售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受美国消费量增加影响,出口略有增长;糖精(钠)全年预计销售量约2.5万吨,同比持平,销售价格总体平稳;甜蜜素生产能力约4.0万吨,受到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变化,成本下降,产销量同比下滑,销售价格总体稳定;安赛蜜产量约6000吨,同样受到消费量下降的显著影响,同时201611月底国内三家安赛蜜生产企业受到美国337调查,出口继续受到影响,企业利润下降,效益下滑;阿斯巴甜产量约为1.0万吨,产品85%-90%都出口到欧洲等地,今年价格走低。三氯蔗糖受环保督察影响,生产和出口受到影响,产量略有下降,但价格有所上行,预计明年会进一步上升,大量投资情况可能再次出现。2016年,木糖醇、木糖、麦芽糖醇、赤藓糖醇价格受原材料价格、成本上涨等影响,价格保持稳定且小幅上升。国际订单受整体市场需求不旺的影响销量有所下滑,国内产销平稳,不会出现显著的增长。全年木糖产量4.5万吨,木糖醇3.8万吨。

4.   食用香精香料产品

2016年食用香精香料行业全年经济运行走势稳中有升,但增幅有减缓的趋势。111月香料销量和销售额比2015年同期增长近8%,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食用香精产销量和销售额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咸味香精行业产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其中的酵母抽提物产销量增长较为明显,主要生产企业安琪酵母的酵母抽提物产量同比增长10%,销售额同比增长15%,市场形势良好。这与国内烘焙与发酵面食领域、食品调味领域的产品销售有所增长直接相关。

5.   营养强化剂产品

随着近年全球尤其是国内各类营养保健品、功能饮料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我国营养强化剂及相关功能性配料的发展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16年,国家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组织制定《国民营养计划》。市场的需求明确和政策导向的落实也大大地促进了营养健康产业的平稳发展。2016年,营养强化剂单品和复合营养素类产品的产销稳步增长。我国的维生素CED3等在世界上占有领先优势,如东北制药、华北制药、江山制药和石药集团控制着世界60%以上的VC产能,新和成和浙江医药控制着全球约50%VE产能,浙江花园和金达威VD3的产能全球50%以上。2015 年以来,维生素产品价格逐步上升,叶酸价格、泛酸钙、VB1VB2VB6 大幅上升。骨干企业浙江新和成公司、新昌制药厂等企业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大幅提高。氨基酸产品,如: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产销量也大幅提高,相关企业纷纷扩产,产能过剩逐渐显现。

6.   增稠剂、乳化剂和品质改良剂产品

2016年,增稠-乳化-品质改良剂产品的产销量基本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各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或是产品销售价格的下滑,企业利润下降。乳化剂类产品总产量约为8.2万吨,同比增长约2.5%,价格同比基本持平。单甘酯产销基本稳定,利润缓慢下降;蔗糖酯、斯盘、吐温等产品低谷徘徊,投资、供给侧逐渐恢复理性。复合膨松剂(泡打粉)销量4万吨左右,同比与去年持平。具有品质改良作用的复配产品产销量增长,主食用复配添加剂发展平稳。土豆资源主食等品种增长幅度较大,给增稠、乳化、品质改良剂带来了新需求。

2016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下面几个特点:

1. 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获得丰硕成果,扩大了行业的社会影响

    2、在国内实体经济普遍处于低潮不景气的情况下,食品添加剂行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3、“健康中国”从概念逐步变为具体的政策措施,给行业的下一步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同时,行业在2016年的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下列几个共性问题:

1. 环保问题在行业日益突出

由于雾霾、水资源污染等环保问题在2016年被反复提及,环境保护成为政府、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重要话题,各生产企业正面临更严重的环保压力。鉴于环境状况的恶化以及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关切程度增加,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环保和排放的督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食品添加剂行业受影响非常大。许多属于化工合成类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如:高倍甜味剂、食用香料、化学防腐剂等生产企业因环保要求提高而限产或停产;一些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产品也因为前处理过程中涉及使用污染环境的物质而面临更严格的环境监管(如:万寿菊加工等)。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国家对环保的监督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各类企业都会面对更严格的环保要求。保护好环境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也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平衡好企业的生产与环保的关系,是我们行业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全行业同仁共同研究解决

2. 法规和标准在实施和监管方面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的法规和标准随着《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和实施在不断地完善,大都数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国家标准都已制定或修订,进一步保证了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的监管。但也有一些法规和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焦糖色素实行新国标后,由于新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所列各种指标每批产品都须检测,给生产企业造成一定负担;又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实施后,对香料生产企业申领生产许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也出现了另外的问题,通则中规定了香料主成分含量的要求,对于有异构体存在的化合物而言,这个含量是指异构体的总和还是单一主成分,标准没有明确,该标准对含量的测定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该检测方法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香料含量检测,有些高沸点成分还需要用液相色谱或化学法来测定,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影响到标准的贯彻落实。又如,复配防腐剂(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本身是物理混合工艺,但在有些地区被强行归于化工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入驻化工园区,在行政监管上被套上不必要的枷锁,企业在获取生产许可证以及环保监管等过程中背负额外负担,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3. 产能过剩,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现象依然存在。

食品添加剂产品种类虽然较多,但在国内产品普遍过剩的情况下,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宗产品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同时,产品销售和出口不畅,导致价格的下降,影响着企业的总体效益,进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一些食品添加剂品种如:辣椒红色素、甜菊糖苷、三氯蔗糖、万寿菊浸膏、阿斯巴甜等产能过剩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恶性竞争,企业利润被压缩,效益下降,长期以往甚至会影响行业的整体效益和健康发展。

 

(来源:摘自中添协薛秘书长在协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五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国家标准2020年将全部免费公开

  近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印发《推进国家标准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向社会免费公开国家标准相关信息。   

  《实施方案》规定了国家标准的公开内容。包括国家标准文本(含修改单)、题录信息和制修订信息。所有公开信息全部免费在线阅读,不收取任何费用,以方便社会公众快捷获取国家标准信息。

 来源:中国食品报

关于征集《食品用香料通则》修订意见的通知

  

 各相关企业: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的委托,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13)的修订工作。该标准实施三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及行业发展,部分产品的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次修订将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现有生产/使用情况及相关规定调整部分指标,使其更为科学,更具有实操性,符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满足安全需求。

 

  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了解和掌握有关基础数据,完善标准内容,现公开征求企业对通则修订的意见和建议。请相关企业填写所附征求意见表,并于2017414日前反馈协会香料香精部。

 

  企业提供的信息仅用于本标准修订,协会将严格保密,不作他用。

 

  香料香精部联系人:刘华,穆旻

 

  电话:13001092530,18610078120

 

  电子邮箱:liuh@caffci.orgmum@caffci.org

 

  附件:征求意见反馈表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日

来源: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

附件详情请点击协会网站http://www.jx-sptjj.com/浏览下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标准修订启动会议纪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修订项目己列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 6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二批)中,标准修订启动会于201731 7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13家单位的1 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对GB 3061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中拟修订的内容及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次会议在各位代表的积极支持、参与和协助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上海香料研究所

201732 1

来源:摘自上海香料研究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食品添加剂谷氨酸钠等六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启动

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组织召开 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于2017117日在北京举行,协会齐庆中理事长、薛毅秘书长、发酵院食品标准中心郭新光主任、李惠宜教授、张蔚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王华丽博士、张雯月、相关标准的生产经营企业、大专院校的专家43人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启动的制标项目是国家卫计委下达的2016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由协会 和发酵院分别或共同承担,项目包括食品添加剂谷氨酸钠、d-木糖、叶绿素铜钾盐、胭脂树橙、胭脂虫红、酒石酸氢胆碱等六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据悉,除上述六项标准外,2017年还有多项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将制订,协会仍将与有关单位共同努力,把标准定好。

来源:摘自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2017.2 期刊

 

 

大百川和印度塔塔隆重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118日,和风扑面,我省浙大百川公司和印度塔塔公司,在安吉隆重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浙大百川公司是我省茶叶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企业总经理是教授级高工,懂技术善经营,企业快速发展,正在加速走出国门,融入国际。而塔塔集团是全球500强企业,其下属的塔塔饮品集团的主业是茶叶加工和饮品,是印度茶叶大国的龙头企业,所以这一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为发挥双方互补优势,做强国际名品铺平道路。

塔塔(TaTa)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印度最大的国际化集团公司,年营业额达5亿美元以上,市值1000亿美元,拥有100个运营公司,上市公司有31个。塔塔茶是全球第二大品牌,创立于1868年,塔塔全球饮品集团,是以茶叶、咖啡和饮品为主业,百川集团正式签约全资收购塔塔中国茶叶业务和制造工厂,象征着中国茶叶企业接轨国际茶品牌,迈出中国茶品牌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

                  来源: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浙江新银象\日本JNC

公司上海联合实验室开业

 

120日,浙江新银象生物·日本JNC公司上海联合实验室开业典礼在沪隆重举行。浙江新银象作为一家专业的食品防腐剂生产企业,旨在将公司打造成为国际上高端的食品保鲜剂的主要基地之一,奋力将天然的保鲜产品应用到食品当中乃至进入寻常百姓家。日本JNC公司是全球最早生产聚赖氨酸的企业,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食品保鲜应用技术。浙江新银象与日本JNC公司强强联合,合作开发天然防腐剂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不仅是食品防腐剂行业的大事,也将在食品加工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来源: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福建口岸首次出口食品添加剂酶制剂

    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近日,该局辖区一批货值7834美元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经检验检疫合格出口新加坡,这是福建口岸首次出口食品添加剂酶制剂。

 

    为帮促辖区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实现首次出口,福建检验检疫局发挥技术和信息优势,指导出口酶制剂生产企业了解食品添加剂出口的法规、标准要求,确保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主动靠前服务,组织专人进行研究,免费给企业提供相关标准,与企业一道学习产品标准,强化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检验检疫专家深入企业现场指导,根据企业实际对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及控制等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严格把好质量关,根据相关标准制定现场检验实施方案,并选派业务骨干进行现场抽样,并按检验方案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快通关,严格按照相关检验标准实施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产品一经确认合格后,快速办理通关放行手续,确保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出口,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中国广播网

 

江西省积极组团参加FIC2017上海展会

2017324日至326FIC2017展会如期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我省行业二十八家企业二百多人参展观展。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处汪亮副处长、徐匡根副调研员与省商务厅贸促会肖彬彬副部长、王月红,我省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公室王杉主任等应邀到会参观指导。并逐一走访了我省二十多家参展企业。展会期间,我省部分参展企业负责人以及省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王杉主任和有关专家参加聆听了由主办方主持的“食品行业创新发展院士论坛”、“法规标准大讲堂”以及多场由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企业主持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发布会。展会“论坛”与“报告会”人气爆满,盛况空前。

主办方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于展会前的23日下午在沪召开了中添协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我协会工作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与协会相关领导交流了有关行业发展情况。

中添协会常务理事会

枫晴

 

 

 

 

 

 

龙南在沪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

    325日上午,我协会工作人员应邀参加了在上海静安区市北商务中心举行的“龙南2017长三角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食品添加剂行业企业转移投资龙南恳谈会”。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曾庆征主持会议。

龙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县委书记繆兰英致辞;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邱建军作了县情及投资环境推介;龙南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曹鑫作了项目推介;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处汪亮副处长及赣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钟志鸿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受邀企业及泛长三角地区行业协会与相关企业共三百多人出席了会议。

 

 

 

 

 

 

 

 

 

 

 

 

 

 

 

泛长三角地区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召开联席会

     325日下午泛长三角地区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联席会议。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昆山市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福建省轻工联合会及江苏省香料及日用化妆品工业协会领导及代表共40多人出席会议。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邱建军、管委会副主任曾庆征、县政府副县长曹鑫等领导也应邀莅会。

会议围绕“抱团取暖,合力发声”的联席会议宗旨,分析了一年来的国内外产业发展形势和一系列有关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标准、监管法律法规对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探讨了香精香料生产形势,就是否需要制定香精香料生产企业排放的团体标准展开讨论,以及食品添加剂产业在新常态下的新思路;交流了各地的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使用及监管情况,研究了向国家相关部委提出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新建议和编写《中国食品添加剂年鉴》的可行性。与会各方围绕会议议题各抒已见,热烈发言。

Cache_-2046f96a17ea26e4

 

 

【协会工作五则】

31日,协会在昌召开了全省行业“外贸市场拓展工作座谈会”。相关会员企业负责人或营销代表共25人出席了会议,省商务厅贸促会肖彬彬副部长和王月红女士应邀莅会指导。展会承办单位浙江时代国际展览公司负责人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323日,我协会工作人员参加了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在沪召开的中添协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及324日至2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FIC2017展会。我省行业28家企业二百多人参展观展。

325日,我协会工作人员应邀参加了在上海静安区市北商务中心举行的“龙南2017长三角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食品添加剂行业企业转移投资龙南恳谈会”。 及25日下午的泛长三角地区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联席会议。

3.15214.11日,协会工作人员分别走访了泰康、聪聪乐、维尔宝、中盈等公司,调查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参观了聪聪乐公司的新厂房。鼓励企业逆势而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努力扩展市场。要把握机会,抓住机遇,稳定好客户群。据中盈公司黄总介绍,现公司生产线24小时运转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订单源源不断,企业正计划再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

国务院安委会8个安全生产巡查组陆续进驻8个省级人民政府开展第三批巡查。协会及时向各会员企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的函,要求企业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实不可懈怠。

 

 

省内行业动态:

 

协会召开全省行业外贸市场拓展工作座谈会

31日,协会在昌召开了全省行业“外贸市场拓展工作座谈会”。 百勤、国亿、谱赛科、菊隆、穗洪、维尔宝、新黄海、朵美、泰康、金农、川奇、天奕、麻山化工、申新、恒顶、谷物源、汇容、可生、富润等会员企业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省商务厅贸促会肖彬彬部长、王月红应邀莅会指导,展会承办单位浙江时代国际展览公司负责人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省商务厅贸促会肖彬彬副部长与王月红就2017年我省外贸扶持的优惠政策及申补流程作了详细的说明。各与会企业相互交流外贸市场拓展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并与展览公司相互交流沟通有关参展事项及要求。展务承办公司也分别介绍了各自所承办的国际专业相关展会的具体情况意见与建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争取把展会工作做得更好。

座谈会按排紧凑,开得生动。

 

南昌市食药监局出台南昌市“四品一械”抽验工作方案

 

为严格落实好2017年度市级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四品一械”的抽验工作,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研究、早计划、早部署,发扬经验,改进不足,在充分听取相关抽样单位和检验机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近日,制定并下发了全市“四品一械”抽验工作方案,为2017年度市级“四品一械”抽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市级计划抽样检测共11132批次,其中食品10000批次,药品700批次,保健食品300批次,化妆品120批次,医疗器械12批次,主要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负责抽样,委托有资质的食品药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监管部门将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以净化市场秩序,确保广大群众食品药品消费安全。

来源:南昌市局稽查处

 

 

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20171月,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据海关统计,1月份,全省进出口总值278.6亿元,增长55.9%,其中:出口229.1亿元,增长61.8%;进口49.5亿元,增长33.2%1月份,我省出口总值在全国排名第12位,较去年底前移1位;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出口增幅排名均列全国第5位,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345.9个百分点,进口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来源:[对外贸易发展处]

2016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分析

  据海关统计,以人民币计价,全省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2643.9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1966.9亿元,下降4.1%;进口677亿元,增长17.3%。以美元计价,全省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401.1亿美元,同比下降5.4%,其中:出口298.7亿美元,下降9.8%;进口102.4亿美元,增长10.3%。全年外贸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全省外贸回稳态势基本形成,有待进一步向好

  2016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的大环境下,我省外贸出口总体上呈现降幅逐季收窄的趋势。二季度比一季度出口降幅收窄20.6个百分点,三季度比二季度继续收窄7.7个百分点。进入四季度,受去年同期出口基数较高的影响,出口降幅继续扩大1.3个百分点,但回稳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有待进一步向好。出口总值在全国排名居第13位,在中部地区居第2位,与去年持平。进出口份额略有提升,占全国比重为1.09%,较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但出口份额略有回落,占全国比重为1.42%,较上年降低0.04个百分点。

  二、一般贸易出口占比逐年提升,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略有回落

  2016年,贸易结构向好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5.8%13.7%0.5%。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56.3亿美元,所占全省出口比重呈逐年提升趋势,从“十一五”末的59%提升至“十二五”末的83.7%,再次提升至2016年的85.8%,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工贸易出口40.9亿美元,占比达13.7%,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他贸易出口1.5亿美元,占比达0.5%,较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6165万美元,下降10.8%

  三、出口新动能加快转换,民营企业成为核心动力引擎

  2016年,经营主体结构向好发展。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6%3.6%20.4%。其中民营企业出口226.9亿美元,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近几年来出口占比均保持在70%以上,出口第一大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占比双双下降,分别出口10.8亿美元和60.9亿美元,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1.20.7个百分点。

  四、国际市场更趋多元化,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快速增长

  2016年,国际市场结构向好发展。我省与全世界22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其中出口总值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44个,进口总值超5000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23个。受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带动,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4个传统市场出口比重有所回升,合计出口124.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5%,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合计出口100.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3.8%,其中对伊拉克、巴基斯坦、捷克和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27.4%19%26.2%24.5%

  五、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四成,手机、蓄电池和医药品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6年,商品结构向好发展。机电产品出口123.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1.4%,七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86.7亿美元,占比达29%。在光伏产品、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的同时,新的增长点开始涌现。机电产品方面,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附件、手机和印刷电路出口高速增长,增幅分别为73%61.8%44.7%。医药化工产品方面,医药品和蓄电池分别出口3.4亿美元和2.5亿美元,分别增长14.6%37.4%。钢铁制品方面,钢铁或铜制标准紧固件出口1.96亿美元,增长46.9%

  六、进口在全国排名位次前移,航空飞机进口开创机电产品进口新篇章

  全省进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达102.4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20位,较上年前移2位。增幅为10.3%,在全国排名第4位,较上年前移10位。机电产品累计进口50.2亿美元,增长13.4%,其中机械设备进口5.7亿美元,增长20%。江西航空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2架全新波音737-800型飞机,总价值1.04亿美元,是我省首次引进的航空器,开创了机电产品进口新篇章。资源性产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铁矿砂及其精矿和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分别增长20.9%1.6%

来源:[对外贸易发展处]

 

·         谢明勇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南昌大学谢明勇团队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南昌大学、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蜡笔小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江西阳光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获奖团队成员包括谢明勇、熊涛、聂少平、关倩倩、钟虹光、殷军艺、帅高平、蔡永峰、黄涛、宋苏华等十人。核心技术主要在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该重点实验室依托的南昌大学食品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四位。

  谢明勇团队历时十六年技术攻关,突破了果蔬发酵专用优良益生菌种高通量筛选、果蔬发酵专用复合益生菌剂规模化制备等技术瓶颈,发明了益菌发酵果蔬系列生产新工艺。项目组整理保藏果蔬发酵专用菌株6000多株,建立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定向选育出植物乳杆菌NCU116等果蔬发酵专用优良益生菌种39335株;创制了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原浆、发酵果蔬饮料等益生菌发酵果蔬系列生产新工艺,益生菌发酵果蔬全新系列产品通过了犹太和清真食品国际认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项目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件,制定产品企业标准10余项,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中国农学会科技成果评价为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15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015年度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以解决我国果蔬食品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为目标,首次将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食品精深加工领域,创制了果蔬益生菌发酵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体系,率先掌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果蔬发酵菌种及其菌剂制备等核心技术,开发了13类具有安全、营养、美味、方便等鲜明特征的益生菌发酵果蔬全新系列产品,在全国19个省市71家企业推广应用,有力提升了我国果蔬食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推动了果蔬精深加工产业的科技进步。

 

来源:南昌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动态】

南昌朵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参加FIC2017上海展

    2017324日至26日,第21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为进一步推广产品,开发市场,密切客户关系,朵美香料全体销售团队、技术团队参加了此次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盛会。

    展会上展示了应用工程师根据市场走向研发出的新品,其中包括乳品&蛋白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能量饮料,糖果&果冻,烘培&休闲食品,冰品等几大类。

参展客户不仅有国内客户,国外客户也不少慕名而来,亦有不少已合作的客户带着他们的目标香精找我们研发,可见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及对我们专业的认可。

江西穗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力以赴  积极进取

近年来公司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对新品研发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拓展市场渠道和服务方式,由原单一系列产品发展到目前七大系列产品,由原单一的技术咨询发展至现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食品应用指导方案。

江西穗洪始终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广大客户,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卓越品质、专业化、品牌化的特点得到广大客户和业界的认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资深企业,江西穗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旗下七大系列产品参与了FIC2017行业展盛会。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江西穗洪将秉承上述优良作风,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江西中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开拓创新 不断进取

 

江西中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有江西生产基地和广州研发技术中心,是专业研究、生产、销售食用咸味畜禽肉类香精、海鲜香精、蔬菜香精、休闲膨化香精及复合调味料的企业。

2017年,将是中盈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公司今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在麻辣黑鸭制品、探鱼风味制品、福建泡制鸭制品、西式烤肠、餐饮配料等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江西中盈于2017年亮相上海FIC,展示了公司近期的新产品、新风味趋势,在业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公司也即将参加5月在厦门召开的火锅料节,定将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盈公司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公司的决策者定位得当;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兼顾,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国亿公司鹰潭新工厂建设正酣

国亿公司位于鹰潭开发区的新工厂建设工地,一期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着。一期项目包括两幢生产厂房,一幢办公及检测大楼。项目目前已进入厂房建设收尾阶段,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的忙碌当中,机械操作轰鸣声不断,预计5月下旬可进行设备安装,8月底新工厂可投入使用。

国亿公司20165月份与鹰潭市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该项目协议,该项目总投资2个亿、用地80亩,建设面积56000多平方,建设包括五幢生产厂房,两幢原料及成品仓库,办公及检测大楼各一幢。建设完成后、将建成天然色素、果蔬浓缩汁和香精香料等多条生产线。整个项目完全投产后,天然色素年生产量可达5000吨、果蔬浓缩汁年生产量可达10000吨、香精香料年生产量可达5000吨。

Cache_178d112f99c2d391.

 

 

 

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春游通天岩 快乐健康行

 

谁言四月芳菲尽,萱草葵花觉昨非。四月的赣州告别了乍暖还寒,正是一年中气候宜人的踏青时节,西郊名胜通天岩风景区里,迎来了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行近两百位员工。

沿着蜿蜒山道拾阶而上,行走在绿意盎然的林间,耳闻小鸟儿婉转的和鸣,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气,大家无不将生活的琐碎一一放下,心情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品味历朝历代数百座石龛造像、摩崖题刻,寻找苏东坡、王阳明、阳孝本等前贤留下的历史印记,“江南第一石窟”仿佛又将人带回到那些久远的年代。大家顾不得腰酸腿软,汗流满面,终于登上最高峰顶的望江亭,极目远望,嵯峨黛绿,众山逶迤,一股胸怀万壑的心情顿时油然而生,之前一切的艰辛都荡然无存。怀古增进见识,登山强健体魄,望远涤荡精神,这正是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春游通天岩,快乐健康行”登山活动的初衷。

一直以来,该公司就将户外游玩作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培养员工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增强员工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的重要活动来开展,并取得了公司满意、员工满意的良好效果。

 

 

 

国内外经贸科技

味精行业利润仍有望续升 政策扶持 成本拉低 格局向好

      

  2016第三季度开始,因玉米供给严重过剩以及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玉米失去了收储保护价,价格持续下跌,同比下降了22.4%,这为味精、氨基酸等玉米深加工企业迎来多重利好,扭亏为盈。

  2017年味精行业利润仍有望续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原料成本价格低位  目前玉米处于卖粮高峰,上量压力较大,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玉米价格仍会处于低位弱势运行,玉米占味精生产成本的60%,较低的原料成本使味精企业毛利继续提升。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在中央发布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玉米作为库存压力最大的粮食品种,在粮食去库存任务中被置于首位,而去库存的主要途径就是对深加工企业实行补贴政策,所以未来政策扶持力度会不断加大;目前补贴政策已经实行,阜丰集团每加工一吨玉米可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得200元补贴,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味精业务的盈利能力。

  行业寡头格局更加明显  受环境影响,环保政策趋严,对于味精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受限,市场份额逐渐向优势企业聚集,行业供需格局向好。目前行业寡头的格局已经显现,梅花和阜丰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总产能的70%,未来阜丰和梅花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将超过90%,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基于以上分析味精生产企业利润仍将继续改善。

 来源:中国食品报

全球抗氧化剂需求量将达10.33万吨

Future Market Insights(FMI)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抗氧化剂市场在2014-202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3%,届时全球抗氧化剂的需求量为10.33万吨。

按照产品类型的不同,FMI将抗氧化剂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合成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市场目前的主要成分包括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A(包括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包括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包括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合成抗氧化剂则包括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没食子酸酯等。

FMI预测,全球抗氧化剂市场在之后的几年内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猪肉消耗量增加的情况下。预计在未来四年的时间内,猪肉仍将是全球消耗量最大的肉类,鸡肉的消耗量也处在很高的水平,人们对抗老化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抗氧化市场。

按照地理位置来看,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最大的抗氧化剂市场,占据了全球31.8%的份额。亚太地区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抗老化产品需求的增加是推动该地区抗氧化市场发展主要动力。此外,癌症、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和其它的神经类疾病将进一步增加亚洲消费者对抗氧剂的需求,据估该地区抗氧化市场在2014-202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5.9%

北美洲是全球第二大的抗氧化剂市场。接下来是欧洲,不管是天然抗氧化剂还是合成抗氧化剂,在欧洲都有很大的市场,尤其是英国和爱尔兰。推动欧洲抗氧化市场发展的,除了西欧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西欧人口的增加之外,还需其对抗老化产品的诉求增加。欧洲市场在2013年对抗氧化剂的需求量一度达到了1.8万吨,据估该市场在2014-202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2%

抗氧化剂领域主要的供应商有阿兰德、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巴斯夫、嘉吉、杜邦、建明、帝斯曼、纳图瑞克斯等,为了提高竞争力,这些企业不断进行企业兼并和收购,并在地理上进行扩张,尤其是在亚洲。

来源:植提桥媒体

漳州食品添加剂去年出口迅猛增长

      

   2016112月,经福建漳州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出口的食品添加剂共4750吨,货值349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6.43%21.95%,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盟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漳州是食品工业名城,近几年,食品添加剂等食品配套产品出口呈现逐步增长态势,漳州检验检疫局提前介入,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扩大出口。

 来源:中国食品报

 

 

 

全球乳制品贸易平台指数下跌6.3% 

全球乳制品贸易平台日前公布的交易数据显示,在最新一次拍卖中,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下跌6.3%。

全球乳制品贸易平台由以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为首的国际乳制品卖家组成,一般每两周组织一次乳制品拍卖,买家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拍卖价格直接影响全球乳制品定价。

在最新一次拍卖中,具有指标意义的全脂奶粉交易价格为每吨2782美元,相比上一次拍卖下跌12.4%。全脂奶粉价格是恒天然等大型乳制品企业决定原奶收购价的重要指标。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制备食用香精香料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

  目前食用香精中人工合成的比较多,但是人工合成的香精有少许的刺激性及不大愉悦的气味,而且口味比较单一,并且随着人类对天然、健康食品追求热度的增加,该类香精在食品中的应用将会大打折扣,此时天然香精香料逐渐成为不少商家追逐的热点。传统天然香料一般是从动物、植物中直接提取获得,手段比较单一,并且有一些香气成分提取不出来,生物技术手段就被借鉴到制备香精香料行业中来,采用该技术制备的产品香味自然、持久、协调性好。生物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酶技术和微生物发酵技术,两种技术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酶技术在制备天然香精香料中的应用

  酶技术是根据底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酶制剂,将底物酶解,从而释放出比原料强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香气强度。例如:咸味香精中所用的前体物质水解植物蛋白、水解动物蛋白等都是经过蛋白酶酶解得到的,天然奶味香精中有酶法制备奶味香精的,主要以稀奶油、牛奶等为原料,通过含脂肪酶、蛋白酶或脂氧合酶的复合酶对乳蛋白和乳脂肪进行酶解进而增强奶香,以此为基础配制的奶味香精,香气自然柔和。

  发酵技术在制备天然香精香料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也是一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利用菌种的自身代谢产生酶制剂对底物进行酶解,发酵工程在天然奶味香精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它以牛奶或复原乳为原料,通过添加单一或复合菌种,利用细胞内酶催化系列的反应合成奶味天然香精。这些方法制备的奶味香精避免了化学合成法中的一些缺点,香气柔和且产品天然、安全。

  来源:中国食品报

福建厦门海沧自贸园区 2016年食品添加剂进口量增长近五成

       

  本报讯  据福建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统计,2016年海沧自贸园区进口食品添加剂130批、近5000吨,货值达127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48%41%。其中,用于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水分保持剂、酸度调节剂等是主要的食品添加剂进口品种。

来源:中国食品报

美国研究发现:绿茶中EGCG或可抑制致死性疾病

      

  本报讯  日前,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绿茶中的一种化合物或能潜在地挽救多发性骨髓瘤及淀粉样变性患者的生命,这些患者往往会面临和骨髓移植障碍相关的致死性状况,该研究报告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

  报告指出,研究人员对蛋白质的折叠的形状改变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者还揭示了上述过程如何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绿茶中发现的名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下简称EGCG)的多酚类化合物,或许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及淀粉样变性患者具有潜在的益处,这些患者对于名为轻链相关性淀粉样变性的致死性疾病非常易感,患者机体中的抗体会出现畸形并且在多个器官中积累,包括心脏和肾脏等。

来源:中国食品报

印度开发香蕉废料变废为宝技术

detail-line

    

       最近,位于卡纳塔克邦迈索尔的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下属的中央食品技术研究所(CFTRI),研究开发了香蕉废料附加值再利用技术,可以将香蕉废料用于提取纤维和生产茎汁,并可用于蚯蚓堆肥生产,使这些香蕉废料获得商业利用。从香蕉茎中提取的纤维可与棉纤维或其他合成纤维混合,制成混纺织物和纺织品。目前这些产品主要在印度南部的家庭手工业应用。

    香蕉纤维也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纸张、农产品包装布、船舶拖带绳索、湿式凿岩绳等。香蕉茎中提取的汁液有许多药用价值,并可做成运动饮料。该技术及商业模型有望在资金投入很少的前提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来源:科技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团队揭示菊苣酸具有改善记忆功能

 

   菊苣酸是一种被逐渐了解的食品功能成分,广泛存在于菊苣、莴苣等蔬菜及紫锥菊、蒲公英等植物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学波教授团队通过长期研究,首次发现菊苣酸具有改善脑神经记忆及认知损伤的功能活性,揭示了其预防和干预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作用。日前,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期刊》(The FASEB Journal)上,并受到国际研究界的好评和关注。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杰青培养专项的资助。

 来源:中国食品报

大豆研究专家郭凯研发大豆肽全营养酒破解酒与蛋白等营养素相融难题

 

郭凯说,与传统酒相比,大豆肽全营养系列酒的制作工艺与酒品性质具有三大飞跃:一是工艺技术加工方法颠覆了传统制酒理论中发酵动力源、发酵发生器和蒸馏析酒等三大核心体系,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基于现代生物工程的组织蛋白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现代物理学纳米技术的“三无”型特殊工艺技术,即无酒曲、无酒窖(干窖或湿窖)、无酒糟,从而克服了传统制酒工艺技术加工方法对高蛋白、高脂肪、低淀粉原料无能为力的缺陷。二是更科学地实现了工艺技术加工方法数据定量、数据定质、数据环保、数据卫生、数据安全。三是改变了传统酒中无蛋白的说法。   

郭凯带领研发团队苦战5年,最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物理学中的纳米技术原理和生物工程技术中的酶工程、发酵工程、组织蛋白工程原理对大豆进行完全脱腥去害,不添加一滴酒精和一粒其他粮食而酿成了大豆肽系列全营养酒。由于该发明的工艺方法在将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可直接为人体全部快速吸收的活性肽和多种有机酸的同时,还保留了大豆所因有的黄酮类物质(异黄酮等)、皂甙、磷脂、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硒、钙、锌、铁、镁、钾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成分,打破了酒中无蛋白等六大营养素的“铁律”,实现了酒类从刺激饮品向保健品的飞跃,可使人在喝酒的同时得到营养补益。

截至目前,郭凯教授和他的研发团队已成功研发并获得大豆肽白酒、大豆肽清酒、大豆肽全营养酒、大豆肽啤酒、大豆绞股蓝白酒、蚕豆肽白酒、蚕豆肽全营养酒、豌豆肽白酒、豌豆肤全营养酒、五豆五行白酒、五豆五行啤酒、五豆五行全营养酒等产品。其品种多样,卫生理化指标均达国家标准。该系列酒含活性肽o1-/8%,酒精度6-48度,略呈无色或浅茶色,玲珑剔透;香醇独特,回昧悠久,自成一宗。

(来源:中国食品报)

 

企业论坛

编者按:

本期摘转“新时代的产品创新”一文,意在共享“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结合自身特色,在当前加强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下,更好地担负起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重任,努力创新、创优发展好自身,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企业必须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新时代的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差异点,来获取市场份额。新产品问世,针对既有的市场份额、用户使用习惯、影响力、渠道等各方面,都难以实现对同类产品的全面超越,而依赖价格战,最终也会输掉品牌前景,因此,创新是获得市场份额的最重要手段。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也是充满浮躁的时代。正如乔布斯所说,人们也许不知道自己需求什么,需要的是独具匠心的创新者的挖掘。

  1.未来消费趋于健康化、功能化、时尚化、智能化

  健康化本是消费者的本能需求,但在食品安全仍然堪忧的今日,健康化仍是企业赢取市场的手段。一方面不断爆出的各种食品安全负面新闻的倒逼,另一方面厂家为寻求差异而提出或真或假的概念炒作。前者好理解。三鹿事件以后,全国乳业企业几乎全部把健康作为了最重要卖点;甲醛的危害,催生了硅藻泥这一新品类的诞生;人们对于三高的担忧,催生了零度可乐等无糖、无热量饮品,各种非油炸方便面的诞生。后者是因为在号称信息对称消费时代的当下,因为知识结构的差异,对称的信息可以存在不对称的解读,这就为一些厂商进行概念炒作提供了机会。如农夫山泉与恒大冰泉关于长白山的春夏秋冬”“一处水源供全国,隐含的一个概念就是长白山的水源具有更好的健康性。如果不计较正确与否,这些概念确实为商品提供了创新点。

    功能化是市场细分的要求导致的。在这个消费品极大丰富的年代,处处皆红海可能危言耸听,但蓝海和死海却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在红海内部,搞市场细分,可以减少竞争压力,并且提供足够的溢价空间,并且不必面对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试错风险。如红牛功能性饮料、保健酒类等。

    时尚化与个性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款产品,往往是时尚化与个性化兼得,或者干脆都不沾边。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时候,人们对时尚与个性的追求甚至超过了产品本身的体验。那么如何实现时尚化与个性化?最重要的是找到与现代时尚、个性生活方式之间的接口,通过消费情境与产品本身特质的融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一些前沿领域,或者竞品较少的领域,如电子产品和服装,成为领导品牌,需要引领时尚,创造个性消费体验;而在一些趋于成熟、竞品较多的领域,则须把握和迎合时尚与个性。

    智能化看起来比较专业,似乎只有电子产品领域适用,但其实广义的智能化,是一种合乎消费者使用逻辑的消费体验。如以三只松鼠为代表一些互联网坚果品牌,在包装内内置适合产品特质的开壳工具,其实就是一种广义的智能化创新。

  2.产品创新是一个体系工程

  产品创新,除了本身的创新之外,必须依赖于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渠道创新、传播创新等各个方面。一方面,在现在这个产品高度丰富的时代,渐进式的创新,通常要用不高的技术门槛,去面对虎视眈眈的业界大鳄。往往一个创新产品出现,创新者还来不及收获红利,便已经被跟随者利用巨大的体量带来的规模优势压垮,市场份额被鲸吞蚕食。单纯在产品层创新,难以为自己带来创新红利的回收窗口。而另一方面,单纯的产品本身创新,虽然能够带来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但从产品生产到进入终端,其间每一个环节都会带来新的课题。产品出来了,经销商不认,如何鼓励经销商进货?品牌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广告预算有限,如何以最少的费用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怎样的销售模式才能摆脱激烈的价格战?产品如何快速实现与资本的嫁接?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来拓宽产品的辐射范围?在新品上市周期,以多大的力度进行市场培育才能在提升影响力的同时更快进入盈利周期?现有市场环境是否能够承载这样的新产品?如果不能的话,在可预期的将来,是否有足够大的可能形成满足产品生存的环境?不建立起这样的一个创新体系,恐怕结果要么是石沉大海,要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3.产品概念越来越趋向人性、关爱

  人们对消费品的选择趋向,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最开始,市场上呈现的是产品的供给与消费能力都严重不足的态势。在供应端,产品生产工艺受限,因此加工工艺普遍比较原始,贴近自然。后来,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强。这时候,从总体上看,生产者越发倾向于效率、成本导向型生产模式,也就是假设市场上人们的需求是相同的,提供最符合效率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最显而易见的需求。

    而在今天,生产效率的提升已经使供给呈现出过剩的态势,而消费者的需求却越发模糊。原来,消费者需求什么,生产者心里有数,消费者自己心里也有数,但随着基本需求的高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生了分化,日渐倾向于个性化、体验化,以至于在生产者开发出产品之前,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存在这方面的需求。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需求高度分散、模糊的市场,但从总体趋势上看,有两点是可以把握的。首先,回归自然是现代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其实,回归自然、本真,一直是消费者客观存在的需求,但在传统工业时代,这样的需求往往优先级较低,不得不让位于成本和效率,在消费市场转型的过程中,效率与成本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因而效率与成本的优先级逐渐降低,而回归自然的优先级不断上升;从精神上而言,产品概念越来越趋向于人性和关爱,这个原因同上。不难发现,这两方面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从前的时代被压制了而已,在今后,越是消费升级,这两方面的需求就越会凸显。

  4.高能力的创新还包括装备、研发及产业链升级

  很多人都发现,很少的企业,产生了绝大多数的创新成果。固然,智猪博弈的数学模型决定了行业领导企业必须承担创新责任,但反过来说,越是在行业中地位较低的企业,就越有创新需求,为什么在产品创新效率上要低于大型企业呢?原因在于,产品创新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奔主题的挖掘模式,一种是先创造创新环境的生长模式。前者不必做太多解释,后者则是一种体系化的创新模式。

    例如中鹤集团,从一开始便把创新当作了一个体系工程来看待,通过模式创新,进行土地流转,保证了质量可控,供给量可控,种植结构可控的清洁粮源;同时,通过粮改饲,满足了大型现代机械化农业的生产条件;再利用饲料资源,发展养殖业;然后通过整合自身的各种农产品资源,实现了原粮、面粉、挂面、精加工面食、畜牧业产品、餐饮连锁等多种产业形态的共生;最后再通过整合社会、资本资源,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融合。在这样的体系式创新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在体系中自然生长出来。对于产品创新而言,这是一种土壤改良式的创新模式,与挖掘模式的单点研发相比,创新成果不但拥有质的优势——更扎实、更容易转化为创新红利,更拥有量的优势——很多成果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出现的,而不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出来的。而促成这一体系建立的源动力,则是市场上最为重要的刚需——食品安全。

  5.产品升级需要产业融合、概念融合、特色嫁接

  在2003年,淘宝网开始运营。而网上购物这个概念,更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进入中国。但当时的中国人没有多少接触电商的。而现在,电商已经成为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十几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应该说,电商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或者说相对变化小一些,但电商的产业融合程度加深了。在电商进入中国的最早阶段,物流体系与电商并没有充分的融合,以至于出现了电商拍货,当面交易的可笑模式。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普及率偏低,银行系统网银业务的滞后,都让电商与其他产业、概念缺少融合,也就更谈不上特色嫁接了。而伴随着融合进程的推进,今天,电商、快递、第三方支付平台、网银,已经完全融合成了一种新的共生经济圈,通过自身的特色,从彼此的发展中互相促进,形成的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综合性共生平台。而今天,伴随着融合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壁垒被打破。而食品行业中,在开发过程中就考虑到商超、电商、实体体验店、O2O配送体系的多平台产品也是越来越多。当一款新产品出现时,具有多重概念,将为之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更容易嫁接其后出现的新概念,也利于风险对冲。

  6.产品制造、创新的跨界单位及人才越来越多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社会分工日趋模糊的时代。在工业时代,人们曾把社会分工细化当作经济进步的标志,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取日渐容易,共享平台越发多样化、高效化,学习成本正在大幅度降低。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模糊化,跨界平台、跨界企业、跨界人才不再稀奇。搞英语培训的可以做手机,搞美食摄影的可以做大厨,主持人可以办创业平台,用户资源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越发重要。而对于那些缺少资源的人们来说,众筹等崭新的商业模式、大量寻找项目的天使投资人、VC,也让个体参与创新的资金门槛和时间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具有快速迭代特性,在一些模式和产品的根本架构已经清晰的前提下,大量微创新就能带来大量收益。渐进式创新的收益正在缩小,对中小企业确实是这样,但对于个人而言,其创新成本小,收益足以覆盖成本,而对大型企业来讲,其创新往往能够与规模经济找到接口,从而可以实现创新发展与规模发展的并存,同样可以覆盖创新成本,因此并不矛盾,这也让创新的门槛越来越低。大量创新单元所带来的量变,自然会产生创新成果的质变,越来越多出其不意的创新,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改变世界。

  7.互联网传播与销售成为产品创新重要推手

  在前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更多的被当作一种品牌推广的工具,甚至连营销推广工具都谈不上。因此,传统企业也往往满足与建设一个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没有发挥任何功能的官方网站,顶多投放一些广告。但现在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工具,也不仅仅是一个流量入口,更成为了一种产业形态,一种思维方式。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不仅仅是宣传阵地的转型,或者增加电商渠道,更需要的是思维逻辑的转型。很多企业的所谓互联网,恰恰是违背了互联网的逻辑。比如,很多企业觉得,建立个微信公众平台,每月、每周或者每天发广告就算实现互联网转型了,实际上,这恰恰是违背互联网思维的行为。在信息化时代,受众对信息高度挑剔,对信息平台具有高度的可选择性,按照传统媒体思路打造的广告、软文,对于习惯过滤无用信息的互联网用户来说,和不存在没有任何区别。而且,传统企业在涉足互联网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自身对互联网逻辑的不理解,而去相信一些所谓业内人士的神话或者鬼话。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企业可以通过一些互联网推广公司以其他媒体百分之一的代价,获取相同数量的关注;但这些推广公司不会告诉你,这是他们以传统媒体万分之一的代价买的僵尸粉。一方面,他们对互联网内容为王,娱乐化、互动化、弱关系强连接的行为逻辑缺少足够的认知,另一方面,对病毒式传播等点石成金神话缺少抵抗力,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企业从根源上不重视互联网,至少没有重视到投入本应投入的资金与精力的程度。如果说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放下身段,改变思维,增进了解,加大投入。

    总之,人类的知识与生活体验方式在快速变化,产品创新也已发展成为更系统、更科学、更复杂的工程。

(来源:食品伙伴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西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赣ICP备12003430号-1  E-mail:jxfadda@sina.com
地址:南昌市民德路337号附1号A座1105室 电话:0791-86787265  传真:0791-86780211
技术支持:南昌网络公司 珠峰科技

关闭
关闭